54万热度
·
·
·
2025/03/06 21:03:15
·
AI 摘要
前往原文
Hi 知友们好,我是@黄彬彬Margaret。感谢@知乎心理邀请,很荣幸参与本次「万物皆可心理学」的活动,并担任圆桌嘉宾进行提问、回答,本问题已收录至活动圆桌,欢迎大家一起友好讨论。万物皆可心理学 问题灵感来自于最近看到的一个高三作文题:「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看作对饥饿感的一种描述。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
相关资讯
AI 摘要
Hi 知友们好,我是@黄彬彬Margaret。感谢@知乎心理邀请,很荣幸参与本次「万物皆可心理学」的活动,并担任圆桌嘉宾进行提问、回答,本问题已收录至活动圆桌,欢迎大家一起友好讨论。万物皆可心理学 问题灵感来自于最近看到的一个高三作文题:「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看作对饥饿感的一种描述。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饥饿感的缺乏是一件好事吗?
54万热度
·
·
·
2025年3月06日
·
AI 摘要
适度焦虑可转化为行动力,但需通过深呼吸、运动、冥想、饮食调整等方式进行调整,将其控制在“有益区间”
66W
·
·
·
2025年3月12日
·
AI 摘要
“乖”就是顺从的意思,依从他人意志而活,具体表现就是,听父母的,听领导的,看别人的脸色苟且活着,归根结底还是为别人而乖; 自己在社会角色中成了别人(包括父母)为自己搭好的舞台上的戏子,成就别人而委屈自己;一辈子,父母是制片人,别人是总导演,唯独丢失了自己! 从来不考虑我们自己的感受的这些第三人、其他人,他们真的是自己的恩人吗? 他们在我们长大成长的过程中,起了积极正面的作用吗? 还是正是因为他们的总总引导才导致了最终的不幸?
75万热度
·
·
·
2024年10月24日
·
相关榜单
热点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