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就存在像「以…故」「所以…(者),以…」这样的句式。这翻译过来不是「因为…的原因」和「…的原因,是因为…」吗?这都犯语病了呀。举例: 柳宗元《愚溪诗序》:「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而现代汉语, 如鲁迅《社戏》:「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这里就犯了「因为…的缘故」的语病。 如果说鲁迅所处时期现代汉语并不完善,受了文言文的影响(如上面所说的「以…故」),那么当代作家也犯的不少,比如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61页):「虽然快近黄昏的时刻了,但因为夏日的缘故,天仍然亮堂着。」 其他作家也犯的不少,这里就不赘述了。 难道只是因为文言文的影响,和口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