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一周只有2节,但教材难度大,课时明显不够。所以会安排英语老师兼上教学班级一周各2节的科学、劳动和美术课,“一周又多了6节课,英语课就能上下来了”。一方面教育部门强势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课表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但在评价学校时,又主要根据考试成绩来定。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陆冠宇 责任编辑|钱炜 阳阳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妈妈发现,老师发下来的课表上每周只有一节英语课。当这位北京家长正在为孩子的英语学习而焦虑时,孩子上了几天学回来说,以后每周三也要带英语书,因为当天的一节副课被改成上英语。听到这个消息,阳阳妈没有对学校的做法产生丝毫不满,反倒松了口气。 后来,阳阳妈浏览社交媒体,才发现这是很多学校都流行的做法。发给学生的课表是一张,实际上课却是按另一张,这被称作“阴阳课表”。 “教室内不能出现任何学生成绩排名,宣传栏课表按要求张贴。”大约半年前,为迎接督导检查,东部地区某私立学校的初中老师江陈欣在工作群收到了这则通知。 所谓“课表按要求张贴”,就是换下6点40分上早读,上下午各有5节正课,晚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