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本为:有人曾在南美丛林中看到,一窝蚂蚁遭到林火包围时,它们会很快以蚁后为中心,紧抱成一个大球向前滚动,炽烈的火焰烧焦了外层的蚂蚁,蚁球在滚动中越来越小,但终于坚持到了无火地带,无数的蚂蚁为之献出了生命。 问题一:这个人和蚂蚁一起被林火包围,是怎么活下来并有闲心逸致去观察蚂蚁所谓的“利他行为“的? 问题二:尽管自然中不乏黏菌、蚁群这样”大群智慧“的生物,但是它们看似智慧的表现实际上源于群体中无数个体的穷举,在林火(不确定是哪种林火)这样紧急的高胁迫环境下使用耗时长的穷举显然是不可能形成如此高效有序的结构以避险的。 问题三:即使蚁群中的确有能高效传递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也应该是以快于平常的速度挥发,根本起不到高效沟通的作用(或许会有用,但也一定不如平常)。 纵使这个故事很”感动“,深入人心,能”品味“出许多或真或假的“人生道理”,我也相信经自然选择后膜翅目真社会昆虫因亲缘选择产生的可怕适合度,但是我认为该例充满荒诞与神奇的色彩,不符合科学逻辑,故请知乎上各位大佬解答,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