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AI 摘要
据我所知,很多学科没有这个传统。 NLP有些会议的short paper似乎接受失败的idea。 但说不定期刊可以接受一些失败的作品。一方面可以为后人排除错误答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一个科研项目遇到问题后不至于功亏一篑。
2.6万热度
·
·
·
2024年12月09日
·
AI 摘要
2024年12月初,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喻国明发布向学术期刊《新闻界》主编“微信投稿”的聊天截图,因其论文高产和投递方式引发社会热议。[1]在喻国明被声讨后的诊断:学术期刊生态,出路何在?
96W
·
·
·
2025年1月03日
·
AI 摘要
党文杰回忆说,那个人名叫王新利,他的家人当时曾承认冒名顶替自己考取了师范学校,当上了公办教师,也承诺把身份“清清白白”地还给自己。李俊对此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王新利至今仍以“党文杰”的名字生活,显然冒名顶替行为还没有停止。
93W
·
·
·
2024年10月24日
·
AI 摘要
著名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在美国科研人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因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科研领域的政策变化,约7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美国。但如果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经费被大幅削减,我们可能别无选择。
91W
·
·
·
2025年3月29日
·
AI 摘要
据中国知网统计,中国传播学者喻国明教授从1983年3月起,41年间共发表1226篇论文(不含知网没有收录的报刊、会议论文集等),平均每年29.9篇。 另据知网统计,截止2024年11月25日中午12点05分37秒,喻国明教授2024年共发表48篇论文,其中多数是C刊。 经中国知网核实,全网只有一位喻国明,没有同名同姓者。 全球最高产量学者正式诞生,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41年,1226篇;2024年,已48篇 喻国明本人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回......
热度累计中
·
·
·
2024年12月10日
·
相关榜单
热点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