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选择黄老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是不是有点顺承刘邦约法三章的治理方法。 刘邦亭长出身对平民比较了解,理解平民对秦复杂严酷的治理条例、法律法规不感兴趣,认同简单易懂的同态复仇条款,以约法三章为旗帜号召百姓起义。 相当于约法三章的治理方法打破了拘束平民的复杂条条框框才得到认可。而儒家思想大多热衷于增加约束人的条条框框(如孔子主张恢复复杂礼乐制度;荀子隆礼重法;孟子约束君权)无论从刘邦本人还是平民都对此不感冒。 建立汉朝后约法三章也作为治理方法实行,选择黄老思想这种“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符合一直推行的治理方法,能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同时形式上区别于秦朝,以稳定平民。 黄老思想符合从汉朝建立前就一直实行的约法三章中治理方法,符合统治者观念与需求。为了保持政令的持续性,以得到平民认同,巩固新生政权,黄老思想优于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