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AI 摘要
初读是为了背诵课文,再读已是感触颇深。 比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这里节选了三个片段,其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大母)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
热度累计中
·
·
·
2024年10月24日
·
AI 摘要
刷到过一个up主说的好像是说明代鲸落后好多文学作品被搬到国外改头换面,甚至莎士比亚是虚构的,他的文学作品都是抄的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 我并非专业学者所以抱观望态度。然而我也知道“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已有的事后必再有”,也知道“太阳底下无新事”,那么我大胆提问一下,大家有没有自己了解或知道的外国经典恰巧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相似的呢?
2.3万热度
·
·
·
2024年10月24日
·
AI 摘要
我们嘴里说的,书上写的爱情,到底是个啥样子?
15万热度
·
·
·
2024年10月24日
·
AI 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饮食呢?
58万热度
·
·
·
2025年3月11日
·
AI 摘要
如果喜欢阅读,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古今中外,世界性名著小说大多是悲剧结尾。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狂人日记》等,又比如《红与黑》、《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茶花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等。 如果以现在的说法,这些作品都过于沉重、或者哀伤,提供的是负面的情绪价值,都不应该被追捧,被流传的。又是什么让这些著作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成为永恒的经典?
热度累计中
·
·
·
2024年10月24日
·
相关榜单
热点推荐
换一批